同舟之情(好友相逢不辞酒)
资讯
2024-10-30
251
1. 同舟之情,好友相逢不辞酒?
好友相逢不辞酒,良朋遇险定同舟。这两句诗词反映出了最真挚的朋友之情。好友相聚一定有好酒助兴,把酒言欢,情谊尽在不言中,好朋友遇到困难一定会鼎力相助,同舟共济。是啊,人生有这样的三五知己就是此生最大的幸运,有共同的话题及兴趣爱好,有相互提携助力的情意,夫复何求?
2. 为什么会有?
首先说明一个问题,不是所有的夫妻都有夫妻相的,只有那些恩恩爱爱,长期生活在一起的夫妻才有夫妻相。而夫妻相不仅仅是指两个人长的像,更是行为举止到谈吐的相似。
其实不止是人与人之间长久的相处会让两个人长得相似,人与狗狗长期相处也会越来越像。研究发现,人能够根据动物和人的面部表情、一些简单的体征如毛发体型等,在一堆照片中将主人和自己家的狗配对。
我们来看看这几个例子:
一、能成为夫妻,他们的基因本就相似
大量的心理学实验证明,人们更信任也更欣赏与自己类似的人。这些人或是性格、或是言谈举止、或者是神态面貌又或者是成长环境都与自己有着相似之处,在这种情况下,两个人之间的相处会更加融洽。而人类的行为和心理与成长环境和基因密不可分,因此能走到一起的夫妻基因注定就是要在一起的。
事实也证明,越是相似的两个人,生活越是开心幸福,婚姻也更加稳定。
二、相互恩爱的两个人,会相互模仿对方的行为和神态
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镜子效应”,是指不同的两个人在一起,会无意识的模仿对方的行为和动作,潜意识中方方面面受到对方的影响。
我们往往认为只有小孩子才会模仿大人的语言和行为,其实成年人之间也会相互模仿。而彼此相爱的人更甚,无意识和有意识都会一同工作起来,去迎合对方以激发对方的好感。
所以总是哭丧着脸的妻子,会使得爱笑的丈夫慢慢的也开始冷着脸,面部肌肉不自然的下垂。久而久之,这些面部表情就在脸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所以两人会越来越像。
三、亲密接触的两个人,体内菌群会趋于一致
亲吻和拥抱等一些亲密行为,会让男性体内细菌进入女性体内,也会使得女性体内的细菌与男性的肠道菌群融合,时间久了两个人体内的菌群就会极为相似。
我们知道,人体内的菌群有影响消化吸收和调节代谢的作用。而这些作用最终又都会在外貌上表现出来。
四、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的相似使得两个人的体态神貌变得相似
共同生活多年的夫妻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早已变得类似趋同。我们知道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能影响人体的方方面面,生活习惯好,饮食规律,经常运动的人体态好精神也好,表现在外部,两个人的体态和精气神也会相似。
五、俗语说,相由心生,心态相同,自然面相就类似
中国人认为,人的心理状态会直接的展示在面相上。心善者则面善,心恶者则面恶。能够长久生活的夫妻,心态也是趋于相同的。
一个笑另一个也会跟着笑,一个哭另一个也跟着哭,经年累月面部肌肉做着一样的动作,面部肌肉纹理就会慢慢接近,两个人就越来越像。
3. 福字该正贴还是倒贴?
说话间大年三十就要到了。春节贴春联,可以由来已久的风俗。据说在五代时候,用来驱邪的桃符演变成为春联,随着这一风俗的发展,现在贴春联已经不再有驱邪的说法,而是给春节增加一种喜庆的气氛,大红的春联遇着大门,给人一种喜庆感,寓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但春联必须书写着对称的文字,是对联中的一种节日联,春联的文字内容往往充满着喜庆、求吉和祝福的味道,上下联的文意贯通,所以,贴春联的顺序非常重要,如果贴错了上下联,就好象让人倒着读,读起来就不那么顺通流畅了。在农村,也确实有不少文化水平低的人家,往往会把上下联贴错,这在过去是常见的。现在人们文化水平普遍提高,如果谁家再把春联的顺序贴错,恐怕就会让人笑话了。
如何区分上下联那么,究竟如果区分春联的上下联呢?其实很简单,春联是对联的一种,要求符合对联的写法,从音韵学的角度讲,读起来要有抑有扬,符合语音习惯。通常来说,只要符合对联要求的春联,在韵律上讲究上仄下平,也就是上,仄起平收,上联末尾一个字是仄声,下联末尾一个字是平声,如果你不知道啥叫平声仄声,那根据现代汉语普通话的一二三四声来区分,普通话的一二声,相当天平声,三四声,相当于仄声,记住这一点就行了,也就是说,上联末尾字是三四声,下联末尾字是一二声,这就是顺序。当然,对于一些不按规矩来随便编的春联,还是要结合文章的顺畅来辨别的,总体说,要读起来上口,还要文意相通。
还有一个问题,大家往往不好把握,就是说左边是上联,还是右边是上联?这个问题,晏子以为,你要看横批是怎么写的。中国的传统,文字竖排,从上往下念,从右往左念,横批也要从右往左读。所以,你如果遵从古意,把右边当上联,那反横批也是要从右往左读的。如果横批从左往右写的,那就是按照现在的文字排列方法,你就要顺过来,上下联也是从左往右,左边是上联,右边是下联,这就统一起来了。
福字是正贴还是倒着贴至于福字该倒贴还是正贴的问题,这几年一直争论不休,并且倒着贴福字还一度比较流行,说是什么福到了。如果真这样,倒着贴个钱字,怎么就成了“倒贴钱”的寓意了呢?所以,福字倒着贴正着贴,还要从汉字的字意和贴福的寓意来判断。春节贴福字,在过去指的是福气和福运,这是一种趋吉风俗,讨个吉利。
"福“字是中国人的文化符号,中国人的文化符号是方圆文化,天圆地方,中国的汉字叫方块字,这是中国的传统文脉。记载中国五千年文是史的文化符号,你把她随意地倒过来使用,这是对文字的极大不尊重。”福"字的偏旁"礻"有祈神的意思,“礻”是"示"作偏旁的变形。"示"是"神"的本字,从"礻"的字,一般与神(包括对神的崇拜活动和心理)有关。福字也是如此,传统文化中,福来源于神赐,所以有赐福之说。
而右边的"畐",拆开来为"一""口""田",一代表房子房梁,房子下有人口,人靠田地生活,田即代表着人谋生的手段。人有房住有饭吃,这不是福吗?不管是神赐也好,不管是展示也好,人在神佑下生活,这是基本的文化理念,这就是福。所以,从古以来,福字都是正着贴的,出门见福,大门上大大的福字,那是"开门迎福",如果把福字倒着贴,就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倒到同音不同意,倒着贴,那不是福到,倒是倒掉或者倒把的意思,你把福倒掉,或者把福倒把了,那不就没福了吗?所以,通常情况下,福字是不能倒着贴的。
刚才说了,福字通常是要正着贴的,特别是大门上迎福的福,照壁上的大福,那是千万不能倒着贴的。但传统春节文化中,也确实有倒贴福字的风俗,那什么情况下可以倒着贴呢? 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是垃圾筒。垃圾是要倒掉的,垃圾是脏物,不详之物,倒垃圾寓意扔灾扔病,垃圾易滋生细菌,会给人带来疾病,所以是要倒掉的。另外垃圾都是废弃物,代表着贫穷,倒垃圾,寓意送穷。把垃圾筒上倒贴一个福字,在往外倒垃圾的时候,垃圾筒倒过来,扔掉灾和穷,福便正了,这就是福。
二是水桶。我们农村过去没有自来水,现在也少有。所以,每逢过年要用水桶把水缸里打满水。这个我最有体会,我十岁左右挑不起水桶的时候,在过年这天也要把水缸打满,将担杖的钩挽到担杖上,挑着刚离地的水桶,一下午挑三四担水,然后跟着大人上坟送吊子。在民间文化中,水为财,从外面往家里打水,即为进财。把水桶上倒贴一个福子,水桶往缸里倒水的时候,财来了,福字正过来,福也来了。这是多好的寓意啊!
农民朋友们,春节把上就要到了,又到了贴对联贴福字的日子了,了解了这些传统文化,你过年还会随意把福字倒着贴吗?
4. 文化小说如何描述的?
题主说的《水浒传》应该指的是电视剧,原著中由于各自任务不同,孙二娘阵亡的时候武松并不在身边,而在得知其死讯时,书中描写只有四个字——黯然神伤。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夜深人静的时候,以武松的性情和他与张青、孙二娘夫妇的感情,或许真的会痛哭流涕吧。
十字坡前初相见很多影视剧喜欢给武松组cp,孙二娘也是其中之一,反对者中很多人说孙二娘长得五大三粗,武松不可能看上她,这点我持反对意见。
看看抹过大树边,早望见一个酒店,门前窗槛边坐着一个妇人:露出绿纱衫儿来,头上黄烘烘的插着一头钗环,鬓边插着些野花……下面系一条鲜红生绢裙,搽一脸胭脂铅粉,敞开胸脯,露出桃红纱主腰,上面一色金纽。
原著虽然没有对孙二娘的相貌进行描写,但是通过打扮看,我实在看不出哪里五大三粗,而且那一类的女性书中都会特别说明的,比如顾大嫂和王庆的老婆“大虫窝”。
孙二娘的黑店天下闻名,客人尚且络绎不绝,我相信除了烹制人肉的特殊秘方外,老板娘也是一大亮点,类似于龙门客栈的金镶玉。
另外,孙二娘的绰号“母夜叉”让很多人联想到凶悍、嗜杀,感觉她是一个十足的悍妇,所以得了如此绰号,而悍妇往往形象比较差,这其实是个误区。夜叉是天龙八部之一,善战嗜杀,不过从相貌看,男的极丑,女的极美,所以这“母夜叉”的绰号除了说明孙二娘性格凶悍外,恰恰说明了她相貌出众。
不过对于这对cp我也是反对者,甚至觉得将武松和孙二娘的关系想的暧昧本身就是龌龊的。
不否认二人起初相见时,武松的言语是比较轻佻的,他本是血气方刚的汉子,对恶毒女人有心惩治和调理不奇怪,所以用了摔跤法,挨挨蹭蹭的把孙二娘压住了。
不过好在鲁莽的孙二娘有个高情商的丈夫张青,一通忽悠,从跪地求情直接整的武松下拜认了大哥。但是不得不说,张青夫妇对武松确实是真心相交,不然后面想暗算,多少个武松都死了。
这就是武松和孙二娘的初识,不算美好,甚至还大打出手。大概是因为电视剧里的欢喜冤家太多,两人的交手过程又有些暧昧,再加上很多人心中隐藏的龌龊,所以才有了武松与孙二娘的cp。
不是亲人胜亲人必须要说明,孙二娘与武松彼此之间是有感情的,但绝不是那种男女之情。
孙二娘虽然性格粗鲁,用现在话说长了女神的外表和女汉子的性格,但她毕竟是个女人,在那个年代没有哪个女人不想拥有一个完整的家,不想为丈夫开枝散叶。
可是张青和孙二娘没有孩子,大概也是因为缺德事干多了,所以老天惩罚他们绝后。同时两人也没有兄弟姐妹,也就是这个家只有他们两个,每天围着一个店转,日复一日。
武松的出现对二人来说如同一抹阳光,让这个家增添了烟火气和亲情的感觉,所以孙二娘对武松是纯纯的叔嫂情,近似于姐姐对弟弟的疼爱。
同时张青和孙二娘没有孩子,过去讲究长兄如父,长嫂如母,所以孙二娘在武松身上还展现出一种母性的光辉。
武松同样如此,本来好不容易找到了大哥,以为有了家,结果嫂子不贤,导致家破人亡,所以此时的武松正是亲情严重缺失的时期,在这个节骨眼遇见了对他无微不至的张青夫妇,自然而然的,他将自己带入了角色。
特别是孙二娘和潘金莲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让武松的感触更深,于是,张青夫妇与武松成了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义兄弟,这种关系一直维持到最后,也未曾改变。
武松的反应是否过于平淡书中一句话就交代了武松对于兄嫂之死的反应,其实这只是写作手法和当时情境造成的,并不代表武松真的对张青夫妇之死反应平淡。
征讨方腊,梁山人员大规模死亡,张青、孙二娘又是小人物,能够专门提一句武松的反应已经很难得。鲁智深和史进那么好的交情,在史进死后书里也没有特意写鲁智深的反应,由此可见,能够在这一时期一笔带过已经实属不易了。
另外,在大军返程时,武松向宋江辞行,除了断臂之外,心境更为重要,他未必像燕青一样预示到未来的不幸,而是真的心灰意冷。
武松本就反对招安,随众兄弟四处征战为的是义气,看着身边的人一个又一个的倒下,自己也成了废人,心境必然会发生变化。我觉得张青和孙二娘的死以及鲁智深的坐化对他触动最大,是啊,真正的体己人都不在了,即便做了大官又有什么意思呢?
最终,武松留在了六和寺,照顾风瘫的林冲,我想,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他都会想起那个跟他在大树十字坡大打出手的嫂嫂,和那个体贴有担当,为他劳心劳力的哥哥吧。
{!-- PGC_COMMODITY:{"charge_url":"https://haohuo.jinritemai.com/views/product/item2?id=3445408950885941295&origin_type=&origin_id=85777155145_3446321513316365396&alkey=1306_85777155145_0_3446321513316365396_011&c_biz_combo=2","client_goods_data":"{\"promotion_id\":\"3446321513316365396\",\"product_id\":\"3445408950885941295\",\"title\":\"【读书天地】水浒传 120回全集原文原著完整版 四大名著之一\",\"cover\":\"https:\\/\\/p1.toutiaoimg.com\\/img\\/temai\\/52d267e5a729f5ee56821933d3319f64d418a24bwww790-790~400x0.webp\",\"price\":3800,\"market_price\":4980,\"cos_fee\":1900,\"detail_url\":\"sslocal:\\/\\/webview?swipe_mode=1&url=https%3A%2F%2Fhaohuo.jinritemai.com%2Fviews%2Fproduct%2Fitem2%3Fid%3D3445408950885941295%26origin_type%3D2003002000%26origin_id%3D85777155145_3446321513316365396%26alkey%3D13_85777155145_0_3446321513316365396_011%26c_biz_combo%3D2%26buyin_track%3DCA0QyYjexb8CGgQIABAAIgAor4CI_Pqlo-gvMAE&title=%E5%95%86%E5%93%81%E8%AF%A6%E6%83%85\",\"sales\":3,\"item_type\":4,\"cos_ratio\":50,\"favor\":false,\"in_shop\":false,\"platform_label\":\"小店\",\"h5_url\":\"https:\\/\\/haohuo.jinritemai.com\\/views\\/product\\/item2?id=3445408950885941295&origin_type=2003002000&origin_id=85777155145_3446321513316365396&alkey=13_85777155145_0_3446321513316365396_011&c_biz_combo=2&buyin_track=CA0QyYjexb8CGgQIABAAIgAor4CI_Pqlo-gvMAE\",\"selling_point\":\"\",\"coupon_amount\":0,\"elastic_title\":\"水浒传\"}","commodity_id":"3446321513316365396","detail_url":"sslocal://webview?swipe_mode=1&url=https%3A%2F%2Fhaohuo.jinritemai.com%2Fviews%2Fproduct%2Fitem2%3Fid%3D3445408950885941295%26origin_type%3D2003002000%26origin_id%3D85777155145_3446321513316365396%26alkey%3D13_85777155145_0_3446321513316365396_011%26c_biz_combo%3D2%26buyin_track%3DCA0QyYjexb8CGgQIABAAIgAor4CI_Pqlo-gvMAE&title=%E5%95%86%E5%93%81%E8%AF%A6%E6%83%85","goods_json":"{\"original_price\":49.8,\"price\":38,\"real_url\":\"https:\\/\\/haohuo.jinritemai.com\\/views\\/product\\/item2?id=3445408950885941295&origin_type=2003002000&origin_id=85777155145_3446321513316365396&alkey=13_85777155145_0_3446321513316365396_011&c_biz_combo=2&buyin_track=CA0QyYjexb8CGgQIABAAIgAor4CI_Pqlo-gvMAE\",\"shop_goods_id\":\"3445408950885941295\"}","img_url":"http://sf1-cdn-tos.toutiaostatic.com/obj/temai/52d267e5a729f5ee56821933d3319f64d418a24bwww790-790","item_type":4,"origin_price":"","price":38,"promotion_id":"3446321513316365396","promotion_source":4,"source":"精选联盟","title":"【读书天地】水浒传 120回全集原文原著完整版 四大名著之一"} --}
5. 历史上乾隆和富察的爱情有多虐狗?
乾隆81岁那年,79俞妃还被他翻了牌子,当上太上皇的第二年88岁,他又收了两个16岁的妃子,明明已是踌躇蹒跚的老人,但精力一点都不输于年轻人。
一直以来乾隆给世人印象就是一生风流处处留情。
但如果你翻开历史真正了解过乾隆,一定会被他深情的一面感动流涕。
他的后宫有43位宾妃,但自始至终他只深爱过一个女子,这个女子就是他的发妻富察氏。
他和富察皇后的这一段感情,实在是太虐心了。在《延禧攻略》中,乾隆皇帝和富察皇后的爱恋真的让人感动,简直堪称"虐狗"。真实的历史也是如此。
他们的故事为什么那么虐呢?
乾隆把一生最深情都给了富察氏,但奈何情深缘浅,终究无法相守到白头。孝贤皇后富察氏是乾隆帝的第一任皇后,出生于清代著名的中后期的旗人世家。
当年雍正即将传位于弘历乾隆,雍正为了给弘历选一位正妻,特地办了场选秀。
在众多的秀女之中,外表出众文雅娴静的富察氏,让雍正一眼就看出其有母仪天下之范。
于是就择日让两人成婚,乾隆大婚那年17岁,富察氏16岁,成亲后两人居住在紫禁城西二所的重华宫,婚后二人一开始相敬如宾,后来情意相通越来越恩爱。
乾隆虽然也有侧福晋和其他的宾妃,但乾隆满眼都是富察氏,富察氏一颦一笑都占据了他的心。
雍正驾崩后,乾隆登基,富察氏也顺理成章地当上了皇后。
结婚一年以后,富察终于迎来了喜讯,她怀上了乾隆的孩子,十个月后富察氏顺利生下了一个皇子,当时整个皇宫都是一片喜气,最高兴的就是乾隆,因为这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名叫永璜。
作为嫡长子的永璜,深受乾隆的喜爱。
当时乾隆才26岁,刚登机三年,他就将年纪7岁的嫡长子名字写在了立储的密匣里。
只可惜天不随人愿,永璜还没来得及举办太子册封典礼,突然就生了一场大病,不久后就离世了,这给富察皇后带来了沉重的悲痛,整日以泪洗面。
乾隆为了安慰妻子,乾隆竟破了先例,他在朝堂上打开了密匣公开了继位人人选,追封永璜为皇太子,并且斥巨资给他建造陵墓。
心爱的永璜去世之后,乾隆一直没有立新的太子,即便当时他也有其他宾妃所生的儿子,但他一心只想传位于富察氏所生的嫡子,可以想象富察皇后是多么得宠的。
几年后,富察皇后终于再次怀胎,幸运地又生下了一位皇子,起名永璋,子凭母贵,他一出生就是皇位的继承人。
可人算不如天算,1747年大年三十,永璋一岁多时候就得了天花,夭折了。
连续承受两次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让富察皇后伤心过度抑郁成疾。
乾隆看着富察氏一天天消沉,心疼不已,于是就决定带上妻子一起去南巡散散心。
乾隆亲自带着皇后自京师南下山东,登泰山,祭孔庙,游济南,逛趵突泉,乾隆还亲自到碧霞元君庙为妻子祈福。
可就在返程的途中,天空下起了鹅毛大雪,皇后病情突然加重,没几天富察氏的贴身丫鬟跌跌撞撞地跪在乾隆面前泣不成声“皇上,皇后病薨了。”
富察氏离世了,年仅37岁。
心爱的妻子走了,乾隆悲痛欲绝,痛哭了整整一夜。
回到京城乾隆当即下令,要把这艘曾经承载过皇后的船原封不动地运回京城,因为船上有着爱妻的余温。
最后费了很多人力财力,又拆了一面墙,才将这艘大船运了回去。之后乾隆常常看着这船,默默怀念着亡妻。
回京后,乾隆当即下令将皇后厚葬,乾隆为亡妻身着素衣素服12朝,并亲为爱妻操办葬礼,先后80多次到皇后梓宫奠酒。
葬礼当天乾隆因痛失爱妻情绪悲愤交加,看什么都不顺眼,甚至在亡妻陵前大动干戈,文武百官个个都战战兢兢深怕惹祸上身。
一些没有及时上奏折对皇后表达悼念的官员,都遭殃了,无不被降罪降职。
而大学士阿克敦因下属在把富察皇后的册文翻译成满文时有误,而被判处绞监候。
他的两个大皇子永琏和永琮,因没有在皇后陵前哭出眼泪,让乾隆大发雷霆,并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前豪不留情的怒斥两个儿子没有孝道,当下就剔除了两人竞选继承人的资格。
当时永琏被吓得几近昏厥,然而回去之后不久因忧惧而逝世。
乾隆有多暴虐,就对失去妻子有多悲痛。
最后乾隆按照和富察皇后的约定,亲自为她定下谥号"孝贤"。
都说男人一生真爱只有一次,乾隆一生风流多情,但他把毕生的真爱与深情都给了这位孝贤皇后,可惜夫妻缘浅,从此阴阳相隔。
富察皇后走后40年,她平生所用的每一件物品都还原封不动地保留在寝宫里,富察氏出嫁时穿的嫁衣,都被乾隆整齐摆放在宫殿中最显眼的地方,一直到乾隆退位。
富察皇后到底是怎样的女子,能让乾隆一生刻骨铭心呢?据史料记载,富察皇后才德兼备,是百年难得一遇的贤后。
富察出身贵族,却不喜欢浓妆艳抹,也不爱珠宝,常用通草绒花来做头饰,是一个很深明大义的女子,她从与人争权夺利,从容而大度,她在世时将后宫打理地井井有条尽职尽责,不会因为自己得宠而自视甚高,乾隆对她特别放心。
她很善解人意,常常陪伴乾隆左右,为他排忧解难分担忧愁,事事为夫君考虑周全,闲暇时她还能如知己般伴夫君吟诗作对。
乾隆生病,她也是自己亲手来照顾,生怕别人照顾的不周。
在乾隆的眼里富察氏全身都是优点,并且对孝贤皇后的评价非常高:"历观古之贤后,盖实无以加兹"。
《啸亭续录》记录道:"又以金银线索缉成佩囊,殊为暴殄用物,故岁时进呈纯皇帝荷包,惟以鹿羔缉为佩囊,仿诸先世关外之制,以寓不忘本也"。
就是有一次,夫妻二人闲聊时,乾隆跟富察皇后聊到了祖先的历史,感受良多,说他们当时生活非常艰难,最好的饰品都是鹿尾巴毛做成的,富察氏就将乾隆讲过的事一直记在心里。
过后不久富察皇后竟仿照先祖入关时的形式,用鹿羔绒缝制了一个荷包送给乾隆,目的了为了提醒乾隆皇帝不要忘了祖训。
这让乾隆很感动,乾隆将荷包视若珍宝一直带在身边。
富察皇后不仅是贤惠的妻子,更是一位孝顺的媳妇。
她对乾隆的生母视如亲母一般用心伺候。
《清宫词》也记载说:"孝贤皇后事孝圣皇后最得欢心,高宗称其淑德为古今贤后,故侍遇后族宠贵无比……圣心眷注亦古今所罕见也"。
乾隆生母脾性急躁刻薄,并不好相处。
为了讨婆婆欢心,富察也费了不少心思,富察氏于贵族名门出生,而乾隆的生母是平民出生,面对脾气古怪的婆婆,她也能够放低身份常常去请安,小心伺候,处处照顾婆婆的自尊心,慢慢地才获得婆婆的肯定。
富察氏在临死前,她就叮嘱乾隆皇帝:臣妾不喜奢华,我走后一切从简即可,只希望皇上爱护万民,今生能得皇上恩宠臣妾无憾了。
乾隆在位时国泰民安政绩卓著,乾隆说富察皇后有一半的功劳,所以他在治国的功劳上也分给了皇后一份:
"十余年束,联之得以专心国事,有余暇以从容册府者,皇后之助也"。
这样一位贤良淑德兼知己的皇后叫他怎能不爱呢?乾隆却永远地失去了这位千古难遇的贤后。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富察皇后终究成为了乾隆的一颗朱砂痣,往后余生只能怀念与追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富察皇后去一年,后宫无主乱成一团,太后再三要求乾隆皇帝,立那拉氏为继后。
那拉氏也是雍正给乾隆挑选的侧福晋,太后对那拉氏一直非常满意,但乾隆对她却很寡淡。
妻子尸骨未寒,乾隆极不情愿重新立后的,但不忍心让太后伤心,最后从了她的意,立那拉氏为第二个皇后。
当夜,乾隆内心无比内疚,辗转反侧无法入眠,他不自禁来到长春宫门前,执笔作诗一首,竟是给前妻道歉而写:
岂必新琴终不及,究输故剑久相投。
立新后非我本意,我是万不得已,她们即便再好,可惜都不是你。
乾隆对那拉氏一向无感,即便成为皇后她始终都未获得乾隆帝半分怜爱之情。
那拉氏死后,乾隆帝也没有任何情绪波动,还下令按照皇贵妃的等级为她治丧。
后来他身边美女如云处处留情,新宠令妃,异域美女容妃,但再也没有一位女子令他上心。
乾隆的一首《教潘岳悼亡诗体即用其韵》中便写道:
"九御咸备位,对之吁若空"。
纵使我有三宫六院,坐拥天下美人,可是面对他们时还是无比的空虚,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没有你。
富察皇后在他的心目中是谁都替代不了的。
富察氏死后就再也没有一位女子令他难以忘记。
往后乾隆对亡妻的思念都写在了诗歌上,乾隆平生非常喜欢写诗,他的四万多诗词中有100首最为动人,竟然都是思念富察氏而写。
乾隆平均每年6次左右会亲临富察氏临陵前祭酒,直到当上太上皇,总共累积将近300次。外表风流的乾隆对富察氏的情感是外人无法想象的深厚。
富察氏去世十年后,乾隆再次登上泰山巅峰,竟是为了在绝顶上选一块石头,写下与皇后的三生之约。
乾隆五十五年春,这时的乾隆已经当上太上皇88岁高龄,他步履阑珊地来到前妻富察氏的陵前,又写下一首诗:
三秋别忽尔,一晌奠酸然。追忆居中阃,深宜称孝贤。
平生难尽述,百岁妄希延。夏日冬之夜,远期只廿年。
如果能活到100岁,那么还差20年,我们就可以相见,但我却不奢望能活到百岁。
乾隆与富察氏的爱情真的令人感动泪目。
有很多人曾质疑乾隆对富察氏到底是不是真爱,然而一个掌握天下打权的帝王,想要什么美人那时轻而易举的事,但乾隆对亡妻用情至此铭记一生,乃历史罕见,这就是真爱,虐人心弦的爱。
但往往得不到的就变成了白月光,一生念念不忘。他们在最好的年华,最深的感情时失去对方,给活着的人带来无尽的思念与伤感,这就是最虐心的地方。
6. 奈何风雨不同舟什么意思?
意思是尽管我如此想念你,却败给了我们不同路的现实。
原文:《相思》明月不解离人愁,寸寸相思几时休。我望万物皆是你,奈何风雨不同舟。
这首诗是古往今来歌颂者万千,落泪者无数,却总是让人琢磨不透。在古代,我们的男女之情总是“发乎情,止于礼”。
7. 马兰为什么嫁给余秋雨?
既然你诚心诚意的问了,我便认认真真的回答你。
在我还是很小的时候,“女驸马”马兰已经红遍大江南北了。
我一直很崇敬她,她的艺术魅力来自特有的、和谐的“诗意”,看她的演出,好象在读着一首首不尽相同但又风格统一的诗。
古人唱曲兼唱情,今人唱曲只唱声。马兰,她不是只唱声,也不只是兼唱情,她是产生了真正的人物心理形体动作,她是以“贾宝玉”的立场在那儿想,在那儿倾诉,她就惊心动魄地唱出了那种境界。
再后来,马兰嫁给了比她整整大十六岁的大才子余秋雨,似乎惊碎了所有人的眼镜。
靠自己一步步走去,乃自己的文化选择
在外人眼里,这一对,是才子佳人的完美组合。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他们的牵手背后藏着另一个女人的眼泪。
余秋雨前任妻子李红提到前夫时,总是调皮地称他为“余某人”,也许是出自上海女人特有的细心,或者是曾经沧海的一个小小的调侃。
少女时代的李红,是一个无忧无虑的乖乖女,天真又活泼,深受同学和老师的宠爱。在中学教英语的父亲和当医生的母亲为她和弟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的环境。电影《春苗》在选女主角,李红和当时还未出名的李秀明同时成为候选人,叫导演难以取舍。李红说,由于家庭环境的原因,导演认为我知识分子气太浓,纤细了些,而李秀明更粗犷,符合剧中人物的性格。于是,李秀明一炮而红,而李红却从此与演艺界擦肩而过。
在这期间,李红认识了当时已经名声在外的余秋雨。年轻、漂亮、活跃的李红,被这个老实而有学问的老夫子似的男人吸引住了。
1979年,相恋整整5年的余秋雨和李红,终于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他们在大连路的一间陋室里安了家。余秋雨只买了一个大橱,一个五斗橱。恬淡的婚后生活,孕育出《文化苦旅》。
一个娇弱的女子,一个从小受宠的乖乖女,一夜间成为一个家庭主妇,李红似乎还未适应这角色的转换。令她感动的是,余秋雨对她很是体贴,她不会用洗衣机,而余秋雨就把洗衣的事包揽了。
那一段日子,余秋雨事业上遇到挫折,又患肝炎,可谓“屋漏偏逢连阴雨”。李红特意将娘家那在天井里搭建的五六平方米的小房子,布置成一个书房,让余秋雨吃住在那里,并在那儿安心写作。
1989年,由于单位效益不好,李红主动离了职。那一段日子,对李红来说,又一次面临人生的抉择。她想去深圳谋求发展,而余秋雨也支持她去深圳闯一闯。
1992年3月,李红从深圳回到上海,在整理书桌的时候,她发现了不该发现的信件。同年7月,当相处了13年的丈夫正式提出离婚时,李红还是不相信这是真的,十几年的感情会如此脆弱吗?但她还是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了字。因为她的想法很简单,感情没有了,还要婚姻干什么?
“红木家俱,越老越有价”
李红说,我没有了婚姻,没有了丈夫,没有了家庭,只剩下了8岁的女儿。再一次踏上了去深圳的列车,带着离婚的伤痛,她欲哭无泪。她说,我战胜不了婚姻,但我必须战胜自我。如果我不离婚,世间只不过多了一个名人身后无足轻重的普通女人。
前任妻子成全了另一个女子,马兰。
至于,马兰将她与著名作家余秋雨后来的婚姻形容为“红木家俱,越老越有价。”
很多人认识黄梅戏演员马兰是从1984年的央视春节晚会开始的,那时她剪着短头发,穿着格子裙,整个人就像是一朵清香的兰花。此后她的舞台形象更深入人心,从《龙女》、《红楼梦》、《西厢记》,一直到后来的电视剧《严凤英》等,观众记住了黄梅戏,也记住了马兰。
马兰出生在安徽太湖县,马兰的母亲是当地的黄梅戏剧团的演员,父亲是一名大学生,从事黄梅戏舞美设计工作。受家庭因素的影响,13岁的马兰穿着碎布做的上衣,背着自己的行李走进了安徽省艺术学校的大门。1989年,马兰凭借着电视剧《严凤英》,在艺术上取得极大成功,一跃成为中国最知名的黄梅戏演员。
一本著作,使两人结缘。
那时候的余秋雨,虽然已经是上海戏剧学院的院长,但在民间的名气却远逊于马兰。有一次,艺术界的一位老专家送给马兰一本余秋雨的理论著作《艺术创造工程》,并叮嘱她:“艺术工作者一定要读读这本书。”
就是这本书让24岁的马兰认识了40岁的余秋雨。读了这本书后,马兰就被作者的睿智和学识深深吸引和折服了。不久,马兰去上海演出《遥指杏花村》,当时她冒昧地打电话邀请余秋雨去看,但是她自己却没有戏票,倒是余秋雨说,“我有啊,你要的话,我也可以给你几张。”
《遥指杏花村》的演出很成功,谢幕的时候,马兰四处张望,盼着余秋雨出现。这时,一个中年人健步登台嘹亮地招呼她:“嘿,马兰,我就是余秋雨!”原来余秋雨对马兰也仰慕已久!就这样,两人第一次会面就播下了爱情的种子。
马兰被他的学问、智慧、人格魅力打动了,“我和余秋雨在一起的感觉非常奇妙,我和他就像在上辈子就结过婚一样,而今生要做的只是完成前世的那个约定。”一天,余秋雨突然对马兰说:“我觉得,你做我的老婆挺好的。”
马兰马上回了一句:“我觉得呀,你做我的老公也不错。”这就算是求婚,很快余秋雨和马兰结婚了。
余秋雨比马兰整整大了16岁,“老夫少妻”式的结合曾经引来过许多人的流言蜚语,但他们却没觉得两个人有差距。
正像马兰所说:“其实在心理年龄上,我们俩是差不多的。秋雨有时候更像个孩子似的,比如走路的时候,他总是不好好地走,有时候会突然绕到我的面前,做个夸张的动作,吓我一大跳!我们俩在人生态度、生活方式上非常接近,相当默契。”
从知名黄梅戏演员,到著名作家太太,马兰婚后的社会角色发生了突变。这丝毫不改变余秋雨对她的评价:“马兰肯定不仅仅是有外貌。在古典的概念中,读书的权利全部交给男子这一方,现在情况发生变化了。她并不仅仅只是看重我的才,我也不仅仅看重她的貌。”
有一段时间,马兰还从书店抱回一大堆印谱,认真地学起篆刻来了。过年的时候,马兰送给余秋雨的就是一方刻有“秋雨”的印章。马兰还用自己的方式参与丈夫的工作,余秋雨每一篇文章出来马兰都是第一个读者,她会用不带演员腔的自然方式读出来。
每每看到“被离婚”的传闻,两人都笑弯腰。
2009年,网上有消息称余秋雨与一美女作家厮混,余秋雨作出回应:“这个美女作家就是我妻子!” 而余妻马兰的话更值得回味——那些不懂爱的人产生的困惑,很值得同情。对于自己的婚姻,马兰坚定地表示:“若有下辈子,还会嫁给他。”
不久前,余秋雨心情大好,被问及和马兰的感情,余秋雨畅所欲言,首次谈到了很多他与妻子亲密无间的感情,破除了此前微博上传言他和马兰离婚的谣传。
“每半年网上就有人说我们离婚了,我们两个笑弯了腰,怎么又被离婚了呢?”余秋雨用马兰说过的一句话来回应此事:“马兰说,老是住在沼泽地的人没见过山,没看到山就以为山会倒,过一年心想总该倒了吧,没有倒,过半年又来还是不倒,所以他就老是幻想山已经倒了。”
总之,马兰的婚恋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声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喧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在我还是很小的时候,她(马兰)已经红遍大江南北了。我们也很崇敬她,看着她一出戏一出戏展示给大家,我是非常喜欢她,我就觉得作为一个戏曲演员,她在塑造人物的功力上非常深厚,不是一味的展示我们传统艺术的那种形式的东西,程式化的东西。
那么两人如此恩爱,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借用余秋雨的话就是:
“如果真的有一天,某个回不来的人消失了,某个离不开的人离开了,也没关系,时间会把正确的人带到你的身边。”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ynstorm@foxmail.com 谢谢支持!
1. 同舟之情,好友相逢不辞酒?
好友相逢不辞酒,良朋遇险定同舟。这两句诗词反映出了最真挚的朋友之情。好友相聚一定有好酒助兴,把酒言欢,情谊尽在不言中,好朋友遇到困难一定会鼎力相助,同舟共济。是啊,人生有这样的三五知己就是此生最大的幸运,有共同的话题及兴趣爱好,有相互提携助力的情意,夫复何求?
2. 为什么会有?
首先说明一个问题,不是所有的夫妻都有夫妻相的,只有那些恩恩爱爱,长期生活在一起的夫妻才有夫妻相。而夫妻相不仅仅是指两个人长的像,更是行为举止到谈吐的相似。
其实不止是人与人之间长久的相处会让两个人长得相似,人与狗狗长期相处也会越来越像。研究发现,人能够根据动物和人的面部表情、一些简单的体征如毛发体型等,在一堆照片中将主人和自己家的狗配对。
我们来看看这几个例子:
一、能成为夫妻,他们的基因本就相似
大量的心理学实验证明,人们更信任也更欣赏与自己类似的人。这些人或是性格、或是言谈举止、或者是神态面貌又或者是成长环境都与自己有着相似之处,在这种情况下,两个人之间的相处会更加融洽。而人类的行为和心理与成长环境和基因密不可分,因此能走到一起的夫妻基因注定就是要在一起的。
事实也证明,越是相似的两个人,生活越是开心幸福,婚姻也更加稳定。
二、相互恩爱的两个人,会相互模仿对方的行为和神态
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镜子效应”,是指不同的两个人在一起,会无意识的模仿对方的行为和动作,潜意识中方方面面受到对方的影响。
我们往往认为只有小孩子才会模仿大人的语言和行为,其实成年人之间也会相互模仿。而彼此相爱的人更甚,无意识和有意识都会一同工作起来,去迎合对方以激发对方的好感。
所以总是哭丧着脸的妻子,会使得爱笑的丈夫慢慢的也开始冷着脸,面部肌肉不自然的下垂。久而久之,这些面部表情就在脸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所以两人会越来越像。
三、亲密接触的两个人,体内菌群会趋于一致
亲吻和拥抱等一些亲密行为,会让男性体内细菌进入女性体内,也会使得女性体内的细菌与男性的肠道菌群融合,时间久了两个人体内的菌群就会极为相似。
我们知道,人体内的菌群有影响消化吸收和调节代谢的作用。而这些作用最终又都会在外貌上表现出来。
四、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的相似使得两个人的体态神貌变得相似
共同生活多年的夫妻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早已变得类似趋同。我们知道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能影响人体的方方面面,生活习惯好,饮食规律,经常运动的人体态好精神也好,表现在外部,两个人的体态和精气神也会相似。
五、俗语说,相由心生,心态相同,自然面相就类似
中国人认为,人的心理状态会直接的展示在面相上。心善者则面善,心恶者则面恶。能够长久生活的夫妻,心态也是趋于相同的。
一个笑另一个也会跟着笑,一个哭另一个也跟着哭,经年累月面部肌肉做着一样的动作,面部肌肉纹理就会慢慢接近,两个人就越来越像。
3. 福字该正贴还是倒贴?
说话间大年三十就要到了。春节贴春联,可以由来已久的风俗。据说在五代时候,用来驱邪的桃符演变成为春联,随着这一风俗的发展,现在贴春联已经不再有驱邪的说法,而是给春节增加一种喜庆的气氛,大红的春联遇着大门,给人一种喜庆感,寓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但春联必须书写着对称的文字,是对联中的一种节日联,春联的文字内容往往充满着喜庆、求吉和祝福的味道,上下联的文意贯通,所以,贴春联的顺序非常重要,如果贴错了上下联,就好象让人倒着读,读起来就不那么顺通流畅了。在农村,也确实有不少文化水平低的人家,往往会把上下联贴错,这在过去是常见的。现在人们文化水平普遍提高,如果谁家再把春联的顺序贴错,恐怕就会让人笑话了。
如何区分上下联那么,究竟如果区分春联的上下联呢?其实很简单,春联是对联的一种,要求符合对联的写法,从音韵学的角度讲,读起来要有抑有扬,符合语音习惯。通常来说,只要符合对联要求的春联,在韵律上讲究上仄下平,也就是上,仄起平收,上联末尾一个字是仄声,下联末尾一个字是平声,如果你不知道啥叫平声仄声,那根据现代汉语普通话的一二三四声来区分,普通话的一二声,相当天平声,三四声,相当于仄声,记住这一点就行了,也就是说,上联末尾字是三四声,下联末尾字是一二声,这就是顺序。当然,对于一些不按规矩来随便编的春联,还是要结合文章的顺畅来辨别的,总体说,要读起来上口,还要文意相通。
还有一个问题,大家往往不好把握,就是说左边是上联,还是右边是上联?这个问题,晏子以为,你要看横批是怎么写的。中国的传统,文字竖排,从上往下念,从右往左念,横批也要从右往左读。所以,你如果遵从古意,把右边当上联,那反横批也是要从右往左读的。如果横批从左往右写的,那就是按照现在的文字排列方法,你就要顺过来,上下联也是从左往右,左边是上联,右边是下联,这就统一起来了。
福字是正贴还是倒着贴至于福字该倒贴还是正贴的问题,这几年一直争论不休,并且倒着贴福字还一度比较流行,说是什么福到了。如果真这样,倒着贴个钱字,怎么就成了“倒贴钱”的寓意了呢?所以,福字倒着贴正着贴,还要从汉字的字意和贴福的寓意来判断。春节贴福字,在过去指的是福气和福运,这是一种趋吉风俗,讨个吉利。
"福“字是中国人的文化符号,中国人的文化符号是方圆文化,天圆地方,中国的汉字叫方块字,这是中国的传统文脉。记载中国五千年文是史的文化符号,你把她随意地倒过来使用,这是对文字的极大不尊重。”福"字的偏旁"礻"有祈神的意思,“礻”是"示"作偏旁的变形。"示"是"神"的本字,从"礻"的字,一般与神(包括对神的崇拜活动和心理)有关。福字也是如此,传统文化中,福来源于神赐,所以有赐福之说。
而右边的"畐",拆开来为"一""口""田",一代表房子房梁,房子下有人口,人靠田地生活,田即代表着人谋生的手段。人有房住有饭吃,这不是福吗?不管是神赐也好,不管是展示也好,人在神佑下生活,这是基本的文化理念,这就是福。所以,从古以来,福字都是正着贴的,出门见福,大门上大大的福字,那是"开门迎福",如果把福字倒着贴,就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倒到同音不同意,倒着贴,那不是福到,倒是倒掉或者倒把的意思,你把福倒掉,或者把福倒把了,那不就没福了吗?所以,通常情况下,福字是不能倒着贴的。
刚才说了,福字通常是要正着贴的,特别是大门上迎福的福,照壁上的大福,那是千万不能倒着贴的。但传统春节文化中,也确实有倒贴福字的风俗,那什么情况下可以倒着贴呢? 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是垃圾筒。垃圾是要倒掉的,垃圾是脏物,不详之物,倒垃圾寓意扔灾扔病,垃圾易滋生细菌,会给人带来疾病,所以是要倒掉的。另外垃圾都是废弃物,代表着贫穷,倒垃圾,寓意送穷。把垃圾筒上倒贴一个福字,在往外倒垃圾的时候,垃圾筒倒过来,扔掉灾和穷,福便正了,这就是福。
二是水桶。我们农村过去没有自来水,现在也少有。所以,每逢过年要用水桶把水缸里打满水。这个我最有体会,我十岁左右挑不起水桶的时候,在过年这天也要把水缸打满,将担杖的钩挽到担杖上,挑着刚离地的水桶,一下午挑三四担水,然后跟着大人上坟送吊子。在民间文化中,水为财,从外面往家里打水,即为进财。把水桶上倒贴一个福子,水桶往缸里倒水的时候,财来了,福字正过来,福也来了。这是多好的寓意啊!
农民朋友们,春节把上就要到了,又到了贴对联贴福字的日子了,了解了这些传统文化,你过年还会随意把福字倒着贴吗?
4. 文化小说如何描述的?
题主说的《水浒传》应该指的是电视剧,原著中由于各自任务不同,孙二娘阵亡的时候武松并不在身边,而在得知其死讯时,书中描写只有四个字——黯然神伤。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夜深人静的时候,以武松的性情和他与张青、孙二娘夫妇的感情,或许真的会痛哭流涕吧。
十字坡前初相见很多影视剧喜欢给武松组cp,孙二娘也是其中之一,反对者中很多人说孙二娘长得五大三粗,武松不可能看上她,这点我持反对意见。
看看抹过大树边,早望见一个酒店,门前窗槛边坐着一个妇人:露出绿纱衫儿来,头上黄烘烘的插着一头钗环,鬓边插着些野花……下面系一条鲜红生绢裙,搽一脸胭脂铅粉,敞开胸脯,露出桃红纱主腰,上面一色金纽。
原著虽然没有对孙二娘的相貌进行描写,但是通过打扮看,我实在看不出哪里五大三粗,而且那一类的女性书中都会特别说明的,比如顾大嫂和王庆的老婆“大虫窝”。
孙二娘的黑店天下闻名,客人尚且络绎不绝,我相信除了烹制人肉的特殊秘方外,老板娘也是一大亮点,类似于龙门客栈的金镶玉。
另外,孙二娘的绰号“母夜叉”让很多人联想到凶悍、嗜杀,感觉她是一个十足的悍妇,所以得了如此绰号,而悍妇往往形象比较差,这其实是个误区。夜叉是天龙八部之一,善战嗜杀,不过从相貌看,男的极丑,女的极美,所以这“母夜叉”的绰号除了说明孙二娘性格凶悍外,恰恰说明了她相貌出众。
不过对于这对cp我也是反对者,甚至觉得将武松和孙二娘的关系想的暧昧本身就是龌龊的。
不否认二人起初相见时,武松的言语是比较轻佻的,他本是血气方刚的汉子,对恶毒女人有心惩治和调理不奇怪,所以用了摔跤法,挨挨蹭蹭的把孙二娘压住了。
不过好在鲁莽的孙二娘有个高情商的丈夫张青,一通忽悠,从跪地求情直接整的武松下拜认了大哥。但是不得不说,张青夫妇对武松确实是真心相交,不然后面想暗算,多少个武松都死了。
这就是武松和孙二娘的初识,不算美好,甚至还大打出手。大概是因为电视剧里的欢喜冤家太多,两人的交手过程又有些暧昧,再加上很多人心中隐藏的龌龊,所以才有了武松与孙二娘的cp。
不是亲人胜亲人必须要说明,孙二娘与武松彼此之间是有感情的,但绝不是那种男女之情。
孙二娘虽然性格粗鲁,用现在话说长了女神的外表和女汉子的性格,但她毕竟是个女人,在那个年代没有哪个女人不想拥有一个完整的家,不想为丈夫开枝散叶。
可是张青和孙二娘没有孩子,大概也是因为缺德事干多了,所以老天惩罚他们绝后。同时两人也没有兄弟姐妹,也就是这个家只有他们两个,每天围着一个店转,日复一日。
武松的出现对二人来说如同一抹阳光,让这个家增添了烟火气和亲情的感觉,所以孙二娘对武松是纯纯的叔嫂情,近似于姐姐对弟弟的疼爱。
同时张青和孙二娘没有孩子,过去讲究长兄如父,长嫂如母,所以孙二娘在武松身上还展现出一种母性的光辉。
武松同样如此,本来好不容易找到了大哥,以为有了家,结果嫂子不贤,导致家破人亡,所以此时的武松正是亲情严重缺失的时期,在这个节骨眼遇见了对他无微不至的张青夫妇,自然而然的,他将自己带入了角色。
特别是孙二娘和潘金莲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让武松的感触更深,于是,张青夫妇与武松成了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义兄弟,这种关系一直维持到最后,也未曾改变。
武松的反应是否过于平淡书中一句话就交代了武松对于兄嫂之死的反应,其实这只是写作手法和当时情境造成的,并不代表武松真的对张青夫妇之死反应平淡。
征讨方腊,梁山人员大规模死亡,张青、孙二娘又是小人物,能够专门提一句武松的反应已经很难得。鲁智深和史进那么好的交情,在史进死后书里也没有特意写鲁智深的反应,由此可见,能够在这一时期一笔带过已经实属不易了。
另外,在大军返程时,武松向宋江辞行,除了断臂之外,心境更为重要,他未必像燕青一样预示到未来的不幸,而是真的心灰意冷。
武松本就反对招安,随众兄弟四处征战为的是义气,看着身边的人一个又一个的倒下,自己也成了废人,心境必然会发生变化。我觉得张青和孙二娘的死以及鲁智深的坐化对他触动最大,是啊,真正的体己人都不在了,即便做了大官又有什么意思呢?
最终,武松留在了六和寺,照顾风瘫的林冲,我想,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他都会想起那个跟他在大树十字坡大打出手的嫂嫂,和那个体贴有担当,为他劳心劳力的哥哥吧。
{!-- PGC_COMMODITY:{"charge_url":"https://haohuo.jinritemai.com/views/product/item2?id=3445408950885941295&origin_type=&origin_id=85777155145_3446321513316365396&alkey=1306_85777155145_0_3446321513316365396_011&c_biz_combo=2","client_goods_data":"{\"promotion_id\":\"3446321513316365396\",\"product_id\":\"3445408950885941295\",\"title\":\"【读书天地】水浒传 120回全集原文原著完整版 四大名著之一\",\"cover\":\"https:\\/\\/p1.toutiaoimg.com\\/img\\/temai\\/52d267e5a729f5ee56821933d3319f64d418a24bwww790-790~400x0.webp\",\"price\":3800,\"market_price\":4980,\"cos_fee\":1900,\"detail_url\":\"sslocal:\\/\\/webview?swipe_mode=1&url=https%3A%2F%2Fhaohuo.jinritemai.com%2Fviews%2Fproduct%2Fitem2%3Fid%3D3445408950885941295%26origin_type%3D2003002000%26origin_id%3D85777155145_3446321513316365396%26alkey%3D13_85777155145_0_3446321513316365396_011%26c_biz_combo%3D2%26buyin_track%3DCA0QyYjexb8CGgQIABAAIgAor4CI_Pqlo-gvMAE&title=%E5%95%86%E5%93%81%E8%AF%A6%E6%83%85\",\"sales\":3,\"item_type\":4,\"cos_ratio\":50,\"favor\":false,\"in_shop\":false,\"platform_label\":\"小店\",\"h5_url\":\"https:\\/\\/haohuo.jinritemai.com\\/views\\/product\\/item2?id=3445408950885941295&origin_type=2003002000&origin_id=85777155145_3446321513316365396&alkey=13_85777155145_0_3446321513316365396_011&c_biz_combo=2&buyin_track=CA0QyYjexb8CGgQIABAAIgAor4CI_Pqlo-gvMAE\",\"selling_point\":\"\",\"coupon_amount\":0,\"elastic_title\":\"水浒传\"}","commodity_id":"3446321513316365396","detail_url":"sslocal://webview?swipe_mode=1&url=https%3A%2F%2Fhaohuo.jinritemai.com%2Fviews%2Fproduct%2Fitem2%3Fid%3D3445408950885941295%26origin_type%3D2003002000%26origin_id%3D85777155145_3446321513316365396%26alkey%3D13_85777155145_0_3446321513316365396_011%26c_biz_combo%3D2%26buyin_track%3DCA0QyYjexb8CGgQIABAAIgAor4CI_Pqlo-gvMAE&title=%E5%95%86%E5%93%81%E8%AF%A6%E6%83%85","goods_json":"{\"original_price\":49.8,\"price\":38,\"real_url\":\"https:\\/\\/haohuo.jinritemai.com\\/views\\/product\\/item2?id=3445408950885941295&origin_type=2003002000&origin_id=85777155145_3446321513316365396&alkey=13_85777155145_0_3446321513316365396_011&c_biz_combo=2&buyin_track=CA0QyYjexb8CGgQIABAAIgAor4CI_Pqlo-gvMAE\",\"shop_goods_id\":\"3445408950885941295\"}","img_url":"http://sf1-cdn-tos.toutiaostatic.com/obj/temai/52d267e5a729f5ee56821933d3319f64d418a24bwww790-790","item_type":4,"origin_price":"","price":38,"promotion_id":"3446321513316365396","promotion_source":4,"source":"精选联盟","title":"【读书天地】水浒传 120回全集原文原著完整版 四大名著之一"} --}
5. 历史上乾隆和富察的爱情有多虐狗?
乾隆81岁那年,79俞妃还被他翻了牌子,当上太上皇的第二年88岁,他又收了两个16岁的妃子,明明已是踌躇蹒跚的老人,但精力一点都不输于年轻人。
一直以来乾隆给世人印象就是一生风流处处留情。
但如果你翻开历史真正了解过乾隆,一定会被他深情的一面感动流涕。
他的后宫有43位宾妃,但自始至终他只深爱过一个女子,这个女子就是他的发妻富察氏。
他和富察皇后的这一段感情,实在是太虐心了。在《延禧攻略》中,乾隆皇帝和富察皇后的爱恋真的让人感动,简直堪称"虐狗"。真实的历史也是如此。
他们的故事为什么那么虐呢?
乾隆把一生最深情都给了富察氏,但奈何情深缘浅,终究无法相守到白头。孝贤皇后富察氏是乾隆帝的第一任皇后,出生于清代著名的中后期的旗人世家。
当年雍正即将传位于弘历乾隆,雍正为了给弘历选一位正妻,特地办了场选秀。
在众多的秀女之中,外表出众文雅娴静的富察氏,让雍正一眼就看出其有母仪天下之范。
于是就择日让两人成婚,乾隆大婚那年17岁,富察氏16岁,成亲后两人居住在紫禁城西二所的重华宫,婚后二人一开始相敬如宾,后来情意相通越来越恩爱。
乾隆虽然也有侧福晋和其他的宾妃,但乾隆满眼都是富察氏,富察氏一颦一笑都占据了他的心。
雍正驾崩后,乾隆登基,富察氏也顺理成章地当上了皇后。
结婚一年以后,富察终于迎来了喜讯,她怀上了乾隆的孩子,十个月后富察氏顺利生下了一个皇子,当时整个皇宫都是一片喜气,最高兴的就是乾隆,因为这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名叫永璜。
作为嫡长子的永璜,深受乾隆的喜爱。
当时乾隆才26岁,刚登机三年,他就将年纪7岁的嫡长子名字写在了立储的密匣里。
只可惜天不随人愿,永璜还没来得及举办太子册封典礼,突然就生了一场大病,不久后就离世了,这给富察皇后带来了沉重的悲痛,整日以泪洗面。
乾隆为了安慰妻子,乾隆竟破了先例,他在朝堂上打开了密匣公开了继位人人选,追封永璜为皇太子,并且斥巨资给他建造陵墓。
心爱的永璜去世之后,乾隆一直没有立新的太子,即便当时他也有其他宾妃所生的儿子,但他一心只想传位于富察氏所生的嫡子,可以想象富察皇后是多么得宠的。
几年后,富察皇后终于再次怀胎,幸运地又生下了一位皇子,起名永璋,子凭母贵,他一出生就是皇位的继承人。
可人算不如天算,1747年大年三十,永璋一岁多时候就得了天花,夭折了。
连续承受两次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让富察皇后伤心过度抑郁成疾。
乾隆看着富察氏一天天消沉,心疼不已,于是就决定带上妻子一起去南巡散散心。
乾隆亲自带着皇后自京师南下山东,登泰山,祭孔庙,游济南,逛趵突泉,乾隆还亲自到碧霞元君庙为妻子祈福。
可就在返程的途中,天空下起了鹅毛大雪,皇后病情突然加重,没几天富察氏的贴身丫鬟跌跌撞撞地跪在乾隆面前泣不成声“皇上,皇后病薨了。”
富察氏离世了,年仅37岁。
心爱的妻子走了,乾隆悲痛欲绝,痛哭了整整一夜。
回到京城乾隆当即下令,要把这艘曾经承载过皇后的船原封不动地运回京城,因为船上有着爱妻的余温。
最后费了很多人力财力,又拆了一面墙,才将这艘大船运了回去。之后乾隆常常看着这船,默默怀念着亡妻。
回京后,乾隆当即下令将皇后厚葬,乾隆为亡妻身着素衣素服12朝,并亲为爱妻操办葬礼,先后80多次到皇后梓宫奠酒。
葬礼当天乾隆因痛失爱妻情绪悲愤交加,看什么都不顺眼,甚至在亡妻陵前大动干戈,文武百官个个都战战兢兢深怕惹祸上身。
一些没有及时上奏折对皇后表达悼念的官员,都遭殃了,无不被降罪降职。
而大学士阿克敦因下属在把富察皇后的册文翻译成满文时有误,而被判处绞监候。
他的两个大皇子永琏和永琮,因没有在皇后陵前哭出眼泪,让乾隆大发雷霆,并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前豪不留情的怒斥两个儿子没有孝道,当下就剔除了两人竞选继承人的资格。
当时永琏被吓得几近昏厥,然而回去之后不久因忧惧而逝世。
乾隆有多暴虐,就对失去妻子有多悲痛。
最后乾隆按照和富察皇后的约定,亲自为她定下谥号"孝贤"。
都说男人一生真爱只有一次,乾隆一生风流多情,但他把毕生的真爱与深情都给了这位孝贤皇后,可惜夫妻缘浅,从此阴阳相隔。
富察皇后走后40年,她平生所用的每一件物品都还原封不动地保留在寝宫里,富察氏出嫁时穿的嫁衣,都被乾隆整齐摆放在宫殿中最显眼的地方,一直到乾隆退位。
富察皇后到底是怎样的女子,能让乾隆一生刻骨铭心呢?据史料记载,富察皇后才德兼备,是百年难得一遇的贤后。
富察出身贵族,却不喜欢浓妆艳抹,也不爱珠宝,常用通草绒花来做头饰,是一个很深明大义的女子,她从与人争权夺利,从容而大度,她在世时将后宫打理地井井有条尽职尽责,不会因为自己得宠而自视甚高,乾隆对她特别放心。
她很善解人意,常常陪伴乾隆左右,为他排忧解难分担忧愁,事事为夫君考虑周全,闲暇时她还能如知己般伴夫君吟诗作对。
乾隆生病,她也是自己亲手来照顾,生怕别人照顾的不周。
在乾隆的眼里富察氏全身都是优点,并且对孝贤皇后的评价非常高:"历观古之贤后,盖实无以加兹"。
《啸亭续录》记录道:"又以金银线索缉成佩囊,殊为暴殄用物,故岁时进呈纯皇帝荷包,惟以鹿羔缉为佩囊,仿诸先世关外之制,以寓不忘本也"。
就是有一次,夫妻二人闲聊时,乾隆跟富察皇后聊到了祖先的历史,感受良多,说他们当时生活非常艰难,最好的饰品都是鹿尾巴毛做成的,富察氏就将乾隆讲过的事一直记在心里。
过后不久富察皇后竟仿照先祖入关时的形式,用鹿羔绒缝制了一个荷包送给乾隆,目的了为了提醒乾隆皇帝不要忘了祖训。
这让乾隆很感动,乾隆将荷包视若珍宝一直带在身边。
富察皇后不仅是贤惠的妻子,更是一位孝顺的媳妇。
她对乾隆的生母视如亲母一般用心伺候。
《清宫词》也记载说:"孝贤皇后事孝圣皇后最得欢心,高宗称其淑德为古今贤后,故侍遇后族宠贵无比……圣心眷注亦古今所罕见也"。
乾隆生母脾性急躁刻薄,并不好相处。
为了讨婆婆欢心,富察也费了不少心思,富察氏于贵族名门出生,而乾隆的生母是平民出生,面对脾气古怪的婆婆,她也能够放低身份常常去请安,小心伺候,处处照顾婆婆的自尊心,慢慢地才获得婆婆的肯定。
富察氏在临死前,她就叮嘱乾隆皇帝:臣妾不喜奢华,我走后一切从简即可,只希望皇上爱护万民,今生能得皇上恩宠臣妾无憾了。
乾隆在位时国泰民安政绩卓著,乾隆说富察皇后有一半的功劳,所以他在治国的功劳上也分给了皇后一份:
"十余年束,联之得以专心国事,有余暇以从容册府者,皇后之助也"。
这样一位贤良淑德兼知己的皇后叫他怎能不爱呢?乾隆却永远地失去了这位千古难遇的贤后。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富察皇后终究成为了乾隆的一颗朱砂痣,往后余生只能怀念与追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富察皇后去一年,后宫无主乱成一团,太后再三要求乾隆皇帝,立那拉氏为继后。
那拉氏也是雍正给乾隆挑选的侧福晋,太后对那拉氏一直非常满意,但乾隆对她却很寡淡。
妻子尸骨未寒,乾隆极不情愿重新立后的,但不忍心让太后伤心,最后从了她的意,立那拉氏为第二个皇后。
当夜,乾隆内心无比内疚,辗转反侧无法入眠,他不自禁来到长春宫门前,执笔作诗一首,竟是给前妻道歉而写:
岂必新琴终不及,究输故剑久相投。
立新后非我本意,我是万不得已,她们即便再好,可惜都不是你。
乾隆对那拉氏一向无感,即便成为皇后她始终都未获得乾隆帝半分怜爱之情。
那拉氏死后,乾隆帝也没有任何情绪波动,还下令按照皇贵妃的等级为她治丧。
后来他身边美女如云处处留情,新宠令妃,异域美女容妃,但再也没有一位女子令他上心。
乾隆的一首《教潘岳悼亡诗体即用其韵》中便写道:
"九御咸备位,对之吁若空"。
纵使我有三宫六院,坐拥天下美人,可是面对他们时还是无比的空虚,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没有你。
富察皇后在他的心目中是谁都替代不了的。
富察氏死后就再也没有一位女子令他难以忘记。
往后乾隆对亡妻的思念都写在了诗歌上,乾隆平生非常喜欢写诗,他的四万多诗词中有100首最为动人,竟然都是思念富察氏而写。
乾隆平均每年6次左右会亲临富察氏临陵前祭酒,直到当上太上皇,总共累积将近300次。外表风流的乾隆对富察氏的情感是外人无法想象的深厚。
富察氏去世十年后,乾隆再次登上泰山巅峰,竟是为了在绝顶上选一块石头,写下与皇后的三生之约。
乾隆五十五年春,这时的乾隆已经当上太上皇88岁高龄,他步履阑珊地来到前妻富察氏的陵前,又写下一首诗:
三秋别忽尔,一晌奠酸然。追忆居中阃,深宜称孝贤。
平生难尽述,百岁妄希延。夏日冬之夜,远期只廿年。
如果能活到100岁,那么还差20年,我们就可以相见,但我却不奢望能活到百岁。
乾隆与富察氏的爱情真的令人感动泪目。
有很多人曾质疑乾隆对富察氏到底是不是真爱,然而一个掌握天下打权的帝王,想要什么美人那时轻而易举的事,但乾隆对亡妻用情至此铭记一生,乃历史罕见,这就是真爱,虐人心弦的爱。
但往往得不到的就变成了白月光,一生念念不忘。他们在最好的年华,最深的感情时失去对方,给活着的人带来无尽的思念与伤感,这就是最虐心的地方。
6. 奈何风雨不同舟什么意思?
意思是尽管我如此想念你,却败给了我们不同路的现实。
原文:《相思》明月不解离人愁,寸寸相思几时休。我望万物皆是你,奈何风雨不同舟。
这首诗是古往今来歌颂者万千,落泪者无数,却总是让人琢磨不透。在古代,我们的男女之情总是“发乎情,止于礼”。
7. 马兰为什么嫁给余秋雨?
既然你诚心诚意的问了,我便认认真真的回答你。
在我还是很小的时候,“女驸马”马兰已经红遍大江南北了。
我一直很崇敬她,她的艺术魅力来自特有的、和谐的“诗意”,看她的演出,好象在读着一首首不尽相同但又风格统一的诗。
古人唱曲兼唱情,今人唱曲只唱声。马兰,她不是只唱声,也不只是兼唱情,她是产生了真正的人物心理形体动作,她是以“贾宝玉”的立场在那儿想,在那儿倾诉,她就惊心动魄地唱出了那种境界。
再后来,马兰嫁给了比她整整大十六岁的大才子余秋雨,似乎惊碎了所有人的眼镜。
靠自己一步步走去,乃自己的文化选择
在外人眼里,这一对,是才子佳人的完美组合。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他们的牵手背后藏着另一个女人的眼泪。
余秋雨前任妻子李红提到前夫时,总是调皮地称他为“余某人”,也许是出自上海女人特有的细心,或者是曾经沧海的一个小小的调侃。
少女时代的李红,是一个无忧无虑的乖乖女,天真又活泼,深受同学和老师的宠爱。在中学教英语的父亲和当医生的母亲为她和弟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的环境。电影《春苗》在选女主角,李红和当时还未出名的李秀明同时成为候选人,叫导演难以取舍。李红说,由于家庭环境的原因,导演认为我知识分子气太浓,纤细了些,而李秀明更粗犷,符合剧中人物的性格。于是,李秀明一炮而红,而李红却从此与演艺界擦肩而过。
在这期间,李红认识了当时已经名声在外的余秋雨。年轻、漂亮、活跃的李红,被这个老实而有学问的老夫子似的男人吸引住了。
1979年,相恋整整5年的余秋雨和李红,终于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他们在大连路的一间陋室里安了家。余秋雨只买了一个大橱,一个五斗橱。恬淡的婚后生活,孕育出《文化苦旅》。
一个娇弱的女子,一个从小受宠的乖乖女,一夜间成为一个家庭主妇,李红似乎还未适应这角色的转换。令她感动的是,余秋雨对她很是体贴,她不会用洗衣机,而余秋雨就把洗衣的事包揽了。
那一段日子,余秋雨事业上遇到挫折,又患肝炎,可谓“屋漏偏逢连阴雨”。李红特意将娘家那在天井里搭建的五六平方米的小房子,布置成一个书房,让余秋雨吃住在那里,并在那儿安心写作。
1989年,由于单位效益不好,李红主动离了职。那一段日子,对李红来说,又一次面临人生的抉择。她想去深圳谋求发展,而余秋雨也支持她去深圳闯一闯。
1992年3月,李红从深圳回到上海,在整理书桌的时候,她发现了不该发现的信件。同年7月,当相处了13年的丈夫正式提出离婚时,李红还是不相信这是真的,十几年的感情会如此脆弱吗?但她还是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了字。因为她的想法很简单,感情没有了,还要婚姻干什么?
“红木家俱,越老越有价”
李红说,我没有了婚姻,没有了丈夫,没有了家庭,只剩下了8岁的女儿。再一次踏上了去深圳的列车,带着离婚的伤痛,她欲哭无泪。她说,我战胜不了婚姻,但我必须战胜自我。如果我不离婚,世间只不过多了一个名人身后无足轻重的普通女人。
前任妻子成全了另一个女子,马兰。
至于,马兰将她与著名作家余秋雨后来的婚姻形容为“红木家俱,越老越有价。”
很多人认识黄梅戏演员马兰是从1984年的央视春节晚会开始的,那时她剪着短头发,穿着格子裙,整个人就像是一朵清香的兰花。此后她的舞台形象更深入人心,从《龙女》、《红楼梦》、《西厢记》,一直到后来的电视剧《严凤英》等,观众记住了黄梅戏,也记住了马兰。
马兰出生在安徽太湖县,马兰的母亲是当地的黄梅戏剧团的演员,父亲是一名大学生,从事黄梅戏舞美设计工作。受家庭因素的影响,13岁的马兰穿着碎布做的上衣,背着自己的行李走进了安徽省艺术学校的大门。1989年,马兰凭借着电视剧《严凤英》,在艺术上取得极大成功,一跃成为中国最知名的黄梅戏演员。
一本著作,使两人结缘。
那时候的余秋雨,虽然已经是上海戏剧学院的院长,但在民间的名气却远逊于马兰。有一次,艺术界的一位老专家送给马兰一本余秋雨的理论著作《艺术创造工程》,并叮嘱她:“艺术工作者一定要读读这本书。”
就是这本书让24岁的马兰认识了40岁的余秋雨。读了这本书后,马兰就被作者的睿智和学识深深吸引和折服了。不久,马兰去上海演出《遥指杏花村》,当时她冒昧地打电话邀请余秋雨去看,但是她自己却没有戏票,倒是余秋雨说,“我有啊,你要的话,我也可以给你几张。”
《遥指杏花村》的演出很成功,谢幕的时候,马兰四处张望,盼着余秋雨出现。这时,一个中年人健步登台嘹亮地招呼她:“嘿,马兰,我就是余秋雨!”原来余秋雨对马兰也仰慕已久!就这样,两人第一次会面就播下了爱情的种子。
马兰被他的学问、智慧、人格魅力打动了,“我和余秋雨在一起的感觉非常奇妙,我和他就像在上辈子就结过婚一样,而今生要做的只是完成前世的那个约定。”一天,余秋雨突然对马兰说:“我觉得,你做我的老婆挺好的。”
马兰马上回了一句:“我觉得呀,你做我的老公也不错。”这就算是求婚,很快余秋雨和马兰结婚了。
余秋雨比马兰整整大了16岁,“老夫少妻”式的结合曾经引来过许多人的流言蜚语,但他们却没觉得两个人有差距。
正像马兰所说:“其实在心理年龄上,我们俩是差不多的。秋雨有时候更像个孩子似的,比如走路的时候,他总是不好好地走,有时候会突然绕到我的面前,做个夸张的动作,吓我一大跳!我们俩在人生态度、生活方式上非常接近,相当默契。”
从知名黄梅戏演员,到著名作家太太,马兰婚后的社会角色发生了突变。这丝毫不改变余秋雨对她的评价:“马兰肯定不仅仅是有外貌。在古典的概念中,读书的权利全部交给男子这一方,现在情况发生变化了。她并不仅仅只是看重我的才,我也不仅仅看重她的貌。”
有一段时间,马兰还从书店抱回一大堆印谱,认真地学起篆刻来了。过年的时候,马兰送给余秋雨的就是一方刻有“秋雨”的印章。马兰还用自己的方式参与丈夫的工作,余秋雨每一篇文章出来马兰都是第一个读者,她会用不带演员腔的自然方式读出来。
每每看到“被离婚”的传闻,两人都笑弯腰。
2009年,网上有消息称余秋雨与一美女作家厮混,余秋雨作出回应:“这个美女作家就是我妻子!” 而余妻马兰的话更值得回味——那些不懂爱的人产生的困惑,很值得同情。对于自己的婚姻,马兰坚定地表示:“若有下辈子,还会嫁给他。”
不久前,余秋雨心情大好,被问及和马兰的感情,余秋雨畅所欲言,首次谈到了很多他与妻子亲密无间的感情,破除了此前微博上传言他和马兰离婚的谣传。
“每半年网上就有人说我们离婚了,我们两个笑弯了腰,怎么又被离婚了呢?”余秋雨用马兰说过的一句话来回应此事:“马兰说,老是住在沼泽地的人没见过山,没看到山就以为山会倒,过一年心想总该倒了吧,没有倒,过半年又来还是不倒,所以他就老是幻想山已经倒了。”
总之,马兰的婚恋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声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喧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在我还是很小的时候,她(马兰)已经红遍大江南北了。我们也很崇敬她,看着她一出戏一出戏展示给大家,我是非常喜欢她,我就觉得作为一个戏曲演员,她在塑造人物的功力上非常深厚,不是一味的展示我们传统艺术的那种形式的东西,程式化的东西。
那么两人如此恩爱,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借用余秋雨的话就是:
“如果真的有一天,某个回不来的人消失了,某个离不开的人离开了,也没关系,时间会把正确的人带到你的身边。”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ynstorm@foxmail.com 谢谢支持!